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2-6-6
食品安全不僅是政府的事,公民缺乏健康理念也是關鍵原因,恐慌式搶購頻發 我國公民忽略健康知識學習中國發生過的很多所謂的“食品安全問題”,其實是因為缺乏健康知識引發的誤解。
由于對內地食品長期的不信任,中國居民前往香港對中藥柜成藥、醬油、食用油或者面條等食品進行“搶購”早已不是新鮮事。不少所謂的“食品安全大問題”其實是因為這個原因引發的,而不僅是政府標準太低、法律不全、執行不力的原因。
《現代預防醫學》雜志2011年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食品安全知識與對食品安全的信心有直接關系。
食品是特殊的商品,屬于人生不可或缺的消費品,對人體健康安全影響極大。而食品安全涉及的領域也很廣,包括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諸多環節,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求所有成員國將食品安全納入消費者衛生和營養教育體系,不僅針對食品生產加工人員,而且還包括消費者。
食品安全教育體系應該是金字塔型,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常識普及本是塔基。我國消費者卻缺乏了解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相關知識的渠道,更別說掌握。公眾食品安全常識缺乏和安全意識缺位,導致消費誤區:或是過度貪便宜,或是發生食品安全問題過度緊張甚至恐慌,發生搶購食鹽、飲用水甚至益力多等現象。
解決途徑其實不難,只要在教育系統各級學校開設食品安全、營養等方面教育即可,但需要先破除應試教育大過天的傳統思維;另外,在農村等地區,更要通過教育、政府、企事業和媒體共同努力,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培養公民的食品意識。
公民與媒體沉迷于推倒名牌,多少食品牌子被“誤殺”
從三鹿奶粉和蒙牛伊利等牛奶大品牌出問題后,中國民眾和媒體似乎越來越陷入了“推翻大品牌”的心理誤區,幾乎跟數十年前階級斗爭的心態類似。一旦出現疑似問題,報章、網站和網民們馬上迫不及待將矛頭指向有嫌疑的大公司、大品牌。
過度關注醫患矛盾或黑食品等問題,不如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其實遠大于很多的“食品安全問題”;而且,如果保持好的健康習慣,去醫院的機會肯定也會降低。另外,要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必須學好健康常識,了解相關知識,對改善醫患雙方關系,本身也有幫助,同樣的,也能讓人們分辨出不良食品。否則,就算有健康安全的食品,生活也不代表就健康。
最近幾個月甚至幾年,醫院醫療家具醫患矛盾尖銳,殺醫傷醫、醫生護士誤診害死人等報道,跟黑食品問題一樣頗受關注。然而,在高呼政府改善醫療問題、提高食品質量的同時,很多人卻忽略了更基本的問題——個人健康生活習慣。
健康的飲食生活方式,比醫療等問題更關鍵。
本文摘自39健康網,由上海詩燁醫院家具網整理發布,歡迎閱讀轉載:http://www.shshiye.com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