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2-12-28
在醫療領域,有這樣一個比喻:“左手是藥品,右手是器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如今在國家多次政策調整之下,醫院在藥品銷售上開始變得謹慎起來,“以藥養醫”表面上不再轟轟烈烈。然而,“以械創收”卻方興未艾。這叫做:“左手力不足,右手發大力”。而價格不菲的進口高端醫療器械更是成了醫院的創收重要渠道。
還有不少醫院為了門面,定制高檔的醫院家具,高檔醫用家具價格不不菲,這都是醫院的投入,錢怎么收回來肯定會轉嫁的患者的身上,俗話家:“羊毛出在羊身上”。
看病貴已經成為醫療消費領域長期以來議論的“老大難”話題,人們議論最多的是吃藥貴的問題,卻忽視了醫療儀器診斷費用居高不下的事實。在醫院里,除了輸液皮管、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外,醫療器械盡是“洋貨”的天下,高端醫療器械更是“西風勁吹”。
專家指出,現在我們醫用設備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特別是中檔醫用設備已經在國外占有一定的市場份兒,但是不是醫院偏偏進口國外的如,輸液椅、搶救車、擔架車、醫用推車、醫用病床等設備,原因是什么呢,具內部人士透露,用國外的設備,醫生可以拿到更多的提出,真是悲哀呀。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一次全國政協醫衛界的小組討論中表示,看病貴主要是藥價高、檢查費用高兩方面。目前,基本藥物制度已經實施,但多數醫療檢查設備仍是進口,從而導致過度醫療等問題,成為目前看病貴的主因。
王國強指出,進口的重大儀器設備占據了國內的醫療市場,高檔醫療儀器的國產化率很低。雖然已經實行的基本藥物制度旨在把藥價降下來,但不能把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全押在這上邊。
王國強認為,所謂的看病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藥貴,一個是檢查貴,檢查貴主要是儀器設備貴。“這是花了高價、貸款買回來的,這些設備存在損耗、還貸等問題,從而診斷費用、檢查費用也相應地會高。”
據業內人士介紹,像用于早期癌癥、心血管疾病檢查的PET機,全球只有美國GE、飛利浦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我國東軟集團在2009年也研制出來并出口美國,但由于暫時沒有通過國內許可,未能投放國內市場),處于絕對壟斷地位,在定價上具有絕對的控制權,造成價格昂貴,在我國市場價格高達3500萬元一臺,每做一次掃描就1萬元。
又如人工關節為例,國產貨的價格在1萬元至1.5萬元之間,而進口貨價格在3萬元左右。多數患者使用的是進口人工關節,患者的使用基本上與主刀醫生的竭力推薦有關系。業內人士透露,經銷企業每銷售一個人工關節,要支付給主刀醫生一定比例的回扣,無疑進口人工關節的回扣遠高于國產人工關節。
針對我國情況,從保護和發展民族醫療器械產業的角度出發,建議包括醫療衛生部門在內的相關部門對國產醫療器械多一分信任,多一份支持,從而讓國產醫療器械產業沖出被“洋貨”緊逼而越縮越小的“防區”,讓國產醫療器械尤其是高端國產醫療器械走進我國醫院,以有利于解決百姓看病貴的問題。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